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北碚 科技引领绘就蓝图 创新驱动擘画未来
2021年05月17日 14:44 来源:重庆日报
 北碚区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技术人员在调试工业大数据远程运维系统
北碚区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技术人员在调试工业大数据远程运维系统

  缙云山下,嘉陵江边的北碚除了生态之美让人向往沉醉,如今科技创新也“碚有活力”。

  这活力有多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北碚的重庆浦洛通集团的浦洛通检验实验室,紧急启动病毒核酸检验及相关试剂盒的研发。96个小时后,一款基于RT-PCR技术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就被成功研发出来,并迅速投入了抗疫中。

  “这只是北碚创新活力中的‘一滴水’。”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科技创新已在推动北碚高质量发展中活力四射。

  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8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一期建成开园,新创建1家智能工厂、8个智能化车间……”3月3日,北碚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当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出过去一年科技创新的一连串数字时,台下的代表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北碚创新驱动激出的产业活力。

  重庆新兴齿轮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侨华最近几乎每天都在生产车间督战。

  “自从这个车间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后,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市场也打开了。”蒋侨华说,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通用板块的订单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翻番,每天都得加班加点才能保证订单的需求。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已开始激发产业的活力。”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北碚已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北碚的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已达到74家,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61.1%。

  产业活力还在一批新兴产业中显现出来。

  工业互联网是北碚近两年在创新驱动中发展起来的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建在北碚蔡家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已正式开园;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大数据重庆分中心、重庆工业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先后落户北碚,并开始运营;北碚还与中电光谷、徐工信息、索为科技、万科思等企业签约,携手培育促进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在北碚的航天云网智能化项目在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传感器产业是北碚正在快速推进的又一项新兴产业。”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内的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已入选“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这在中国西部地区是唯一。

  社会充满研发活力

  一个地区的研发有没有活力,体现的是这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强与不强。

  有两个数字可以充分体现北碚在创新驱动中的研发活力:一个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2019年,北碚达到了88.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48个百分点。二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在全市居第一。

  年度研发投入达到了3.6亿元——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上可谓是舍得血本。

  “在北碚,像这样舍得在研发上投入的社会力量比比皆是。”说起社会研发的活力,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在“十三五”时期,北碚区新增重庆市重点实验室9个,使全区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增加到35个,占了全市的20.3%。并培育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个。

  近两年快速增加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起了北碚的研发活力。到目前为止,北碚区市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已增加到150个。其中不乏在研发能力上领先、研发成果突出的平台。如重庆浦洛通集团已是中西部地区研发体系最完善、产品体系最全、医学资质与证照最多的基因医学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浦洛通基因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华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已成为重庆市的高端研发机构。

  “北碚区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都舍得在研发上投入,并取得显著的成果。”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北碚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有99%以上的科技型企业都投入经费开展各类研发活动。仅在2019年,全区科技型企业总共投入研发经费16.9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67%。

  北碚的科技型企业还舍得在人力上投入。据这份研究报告显示,全区科技型企业中从事研发的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4.64%。

  校地合作激出活力

  北碚区柳荫镇明通村农民王明学靠西南大学“鱼稻共生”科研成果在他的承包地里的转化,在1亩稻田里稻谷和养鱼的收入达8000元左右。

  这种“鱼稻共生”的种植和养殖融合方式,是西南大学的科研成果。这一成果开辟出生态经济的新空间,实现了一水双收、鱼米兼收。

  “这一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化,是校地合作的结果。”西南大学渔业资源与保护学实验室科研助理卢群说,在环大学生态圈这一校地合作平台上,学校的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了有效转化。

  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是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合作建设、全市首批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之一。经过几年的运营,这个创新生态圈已成为集聚科技人才、转化科研成果、孵化科技创新企业的高地。

  据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环西南大学生态圈整合了西南大学周边44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在创新生态圈里,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朝阳文创大道等。目前,已有71家研发服务机构入驻产研院、92家文创企业入驻朝阳文创大道、近400家企业入驻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总共汇聚了1万余名创新创业人员。

  “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已在北碚的高质量发展中,激发出较大的活力。”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为止,生态圈内已落户包括木质素、九环新动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130余个国内外的科创文创项目、科技企业和创投基金,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农业科技、生物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

  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承载地。生态圈内构建起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拓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成长链条,上线了全市首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重点的专利运营服务模式,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目前,创新生态圈内已有快速止血材料、基因检测、黄连大健康等一批成果得到有效的转化。其中的快速止血材料获得了国家部委的资金支持。

  企业科创呈现活力

  重庆惠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随着机械手臂的快速运转,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几乎都是由自动化完成。

  “经过自动化改造后,机器人和压铸机的数据可以进行联网,车间也全部实现了可视化,所有运营数据都将形成历史记录保存下来,产品质量有了保障。”公司总经理陈先进介绍,自创建这数字化车间后,一个机器人可以取代两个操作工,整个铸造车间节约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北碚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碚区已经推进100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仅数字化车间就创建了30家。

  科技创新已在北碚的企业中呈现出活力。

  创建科技型企业,这是北碚企业呈现科技创新活力的重心。近两年来,北碚极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仅2020年,北碚就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815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截至“十三五”末期,全区的科技型企业的总数已达到145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50家。

  北碚是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在改革示范中,北碚把科技创新融入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据统计,在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95.5%;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91.3%。

  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已在北碚的科技创新中,呈现出活力。以科研研发投入为例,2019年,北碚科技型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比全市科技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高出57.65%;全区有18家科技型企业,建起了24个研发平台。

  企业科技呈现出活力,有力地支撑和加快了北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王彩燕 徐绍霞 图/秦廷富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