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两江协同创新区:“创新之湖”诞生记
2021年03月19日 10:57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19日电 科技与人文交融,创新与智慧交汇。

  3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山、明月湖和铜锣山翠峰如簇、碧波万顷,500多万方的创新创业创造空间里,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已经落户,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全球最前沿的科研项目正在次第展开。

  世界眼光 国际标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两江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两江龙盛片区御临河东岸选址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并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案。

  一时间,来自全球建筑行业顶尖专家、知名设计单位、高校齐聚两江,“最强大脑”灵感碰撞,为两江协同创新区贡献智慧力量。

  经过激烈的研讨,最终总体规划由英国查普门泰勒公司全球董事克里斯·兰克斯伯里先生担任主创设计师,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重庆特色、高点定位,着力突出打造成为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

  山清水秀 开放共享

  根据查普门泰勒公司编制的协同创新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两江协同创新区围绕山清水秀、开放共享、多元体验、绿色智能等关键点。

  首先,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结合当地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公共设施等资源,打造山清水秀的空间组织结构。两江协同创新区建成后,将会涵盖1个1000亩以上的城市级公园、4处200亩以上的区级公园和10余处社区级绿地,森林覆盖率超过50%。

  绿色智慧也将是协同创新区建设的重点领域。据介绍,建成后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区内将实现100%以上公交+步行绿色出行。在这里,总长度约20公里的2条智轨线路将会贯穿全区,供区内各组团间快速通达。

  两江新区营建一个开放、共享、可增长的新型园区,强调人性化设施配置,将为区内科技人群提供包括国际化交往、科技转化、医疗健康、基础教育、生活配套、长租公寓等全方位服务。

  此外,两江协同创新区注重营造多元活力的环境氛围,将围绕园区创新产业,举办国际论坛、学术交流、科技成果发布等特色主题活动,同时结合区域科技创新的氛围特点,举办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电子竞技等科技体验活动。

  助力打造科学创新中心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中,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5月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前往两江新区,调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他指出,要高水平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要“坚持全域覆盖、重点突破,以‘一城多园’模式,统筹推进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

  由此,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两江新区成立了指挥部,将举全区之力以战斗姿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加快推进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

  坚定有为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依托两江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两江协同创新区以“科创+产业”为导向,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深度融合。

  大干快上打响全面建设“大会战”

  奋楫争先,时不我待。

  一年之前,这里还一片荒凉,到处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而如今,上千亩的明月湖已经建成,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明月湖智慧酒店及联合创新中心等在建项目围绕四周,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

  以生态为底色,山水之美与科技之美在这里交汇。行走在明月湖的湖边,不时可以看到各大高校的无人车、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进行测试。

  “我们详细梳理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根据节点时间安排,倒排建设工期,快速推进核心区规划建设,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董事长王飞介绍。

  两江协同创新区内,各大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抢抓机遇,争分夺秒建设,昼夜不停,抢回因疫情耽误的工期。

  伴随着旋挖机的轰鸣声,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项目首桩正式开钻。这标志着,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该建筑本身极具辨识度,是两江协同创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二期房建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三期房建-囊括长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也陆续开建。

  不仅如此,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在加快推动各大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完成“科技创新计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检查,项目整体进展顺利,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两江协同创新区。

  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高性能金属构建团队孵化的产业化公司也已完成工商注册,该公司将突破先进金属材料精密铸造技术、难变形材料先进锻造技术、先进金属材料超塑成形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与问题。


【编辑:马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