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陈鱼乐|春探千载石潼关
2024-04-12 17:05:14 来源:中新网重庆

  4月6日,春暖花开,艳阳高照,与文友探寻千年石潼关之险,了夙来之愿。

  昔日阅志,见重庆石柱县有“石潼关”记载,但不少人皆不知其何在,听文友彭兄台说在以前凤凰公社石伞大队,即今石柱县大歇镇,并言石潼关由南宋建炎年间朝廷派来平乱的陕西扶风人马定虎与湖北麻城人陈温所立石砫安抚司之名,至今约千年历史。然关址到底在何处,我心中茫然。

  再翻开《石柱县志》,只见记载着:南宋建炎三年(1129),在南宾县水车坝设立石砫安抚司,石砫之名始见于史。乾隆四十年(1775)王萦绪《石砫厅志》载:“万寿山……山右石砫特出,高数十丈,厅境以此名也”;《大清一统志》载:“石砫以石潼关、砫蒲关而名”;1809年清嘉庆《四川通志·关隘》石砫直隶厅载:“石潼关在厅西北六十里石凉伞山,旧置关,今废”;清王槐龄《补辑石砫厅新志》地理志第一中的山水里载:“百四十里石凉伞山,又名石幢山,以形似张盖名”;清宣统元年(1909)《石砫厅乡土志》载:“今厅西北四十里石凉山下有石幢关,柱蒲(关)无考”;然石砫安抚司是“节制九溪十八峒”的军事机构,以两关之名,而名石砫也。有的史志也称“砫蒲关,为柱蒲关,驻蒲关”,这里“柱、驻”是笔误,或是其他原因?有待考证。《石砫县志》(民国志部分)载:“石凉伞山,位于凤凰乡第五保境内,山顶有大圆石,森林茂密,其状如伞,故名石凉伞山,古石潼关即在此山之下。”

  《石砫县志》载“节制九溪十八峒”:九溪:秀山县的清溪、右溪、土溪、庙溪、哨溪、溶溪、酉阳县的后溪、湖南花垣县的叠溪及贵州松桃县的满溪;十八峒:秀山县的上下宋龙峒、打妖峒、鲁必潭峒、俊倍峒、地隆箐峒、上济峒、南容峒、地寅峒、晚森峒、威平峒、容平峒,酉阳县的息宁峒、巴息峒、酉酬峒、治酉峒,湖北来凤县的九灵峒,贵州松桃县的九江峒和云罗峒。

  且石柱的“柱”原为此“砫”,到1959年,为便于百姓识别,才改为“石柱”。

  合上史志,一早出发。乘车近一小时,在向导刘玉武带路下,停车龙泉村花院组公路边,一行人下车,徒步登山,沿国有林山间小路躬身前行,道旁杜鹃才启叶芽,绿树葱茏,环境优美。两刻钟光景,来到大致南北走向的石凉伞山顶。顶全长约一公里,顶宽两三米,两边若不是树丛遮住,就见悬崖峭壁,令胆小者心悸,不敢左右顾望。一会儿只见一石顶有一自然半圆形水井,井口如小锅盖大,井深尺许。松针杉叶落入其间,使水变得墨绿。向导讲,传说这是张果老饮水之井。小时在此放牛,他渴了喝上此水,还与伙伴调皮捊干井水,就算天上不下雨,十天半月此井又自然水满。为何这么一砣大石上会天然出泉,真让人费解。继续前行数十米,用脚拂开枯枝落叶,双手抓住灌木枝,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登之际,突然头顶出现一道石门——寨门,南宋诗人王庭 “关门高锁处,飞鸟不能过。”的诗句仿佛写的就是这里。寨门高一米七八,门宽一米许,门墙厚约二十厘米,寨门、寨墙均系条石砌就,门上楹联已模糊不清。寨门右边下山是通向丰都县、忠县之山路,寨门左边、后面是石砫土司辖地。由寨门向前直走米许,石伞山峰乃巨石高耸入云,壁上石门闩、石靴子图样映入眼帘。

  从靴子石右边前移,走上粮仓石顶,上有多个凿石圆孔,不知是从前旗杆孔,还是凉亭柱子孔?谭嗣同“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潼关诗句一下子涌入心头,虽然此潼关非彼潼关。路径两边悬岸绝壁,明晃晃的,我们三五人跟随向导,虽已汗流浃背,仍缓缓向前,大胆的文友玉葵、兴会、培江、何琼还不时造型留影。

  向前向下续行五六米,就到石伞处。而前面是断崖,约三五米高的峡槽,需借助绳索才能吊下去,如冒险下去,因是陡坡,不死即伤。此行探险到此结束,虽留下遗憾,却也有了下次圆梦的机会。

  下山时还有两处险路,胆小身矮的女性,如不借助高大同伴,下山颇艰难。听说还要去观一棵五六百年的古银杏树,和欧氏百年老宅院,虽有点饿了,但大家都兴致没减。广文兄连连称赞:“不虚此行!”

  沿途返回,在对面盘山公路上拍的“石潼关”远景图,也是收获。遐观石伞,它像是丛林中由伞盖和伞柄组成的天然巨伞,又如一个硕大的蘑菇,更似一个胖嘟嘟头戴大帽的石童,所以古人称之“石潼”,莫非因势相形也。

  今春探险采风,石潼关的寨门牢固、寨墙厚实,石伞山石伞天成,石井天然,虽然路途险绝,却也游兴盎然,大饱眼福。归途中,大家还饱餐农家洋芋饭,都建议村两委会要抓紧时间着手保护和开发“石潼关”项目,使之成为乡村振兴和发展旅游的抓手,进一步提升石柱知名度。

  回城路上,我一直在想,古人为何将此险关取名“潼”,而不取“䃥”,是要借陕西“潼关”之名而提升石砫之名吗,还是因马定虎为陕西人以“潼”寓意陕人之立?用意何在?冀得专家之解。

 

  作者简介:陈鱼乐,重庆石柱人,土家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市评协、市书协会员,重庆市楹联学会理事,石柱县评协主席。作品散见报刊、网络,出版散文集两部及土家族俗语集一部。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