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从“三促进”上发力 推动重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28日 11:40 来源:七一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也是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激发重庆城乡融合发展潜力,需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发力。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针对城乡要素流动不畅这一长期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是建立健全城乡“人、地、钱”等要素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汇聚各方力量,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制度和以经营性收入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负责人业绩考核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各施所能、大显身手,以此促进各方资源主动向乡村集结,推动技术、资金、科研能量向一线汇聚。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注重从本地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社会工作者、网格员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并定期组织优秀人才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不断提升农村人才引领发展的能力。

  土地是乡村的核心资源,土地的资源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制度适应新发展格局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人员的创新创业。探索多种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扩面推进“三变”改革。

  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要加大财政扶持资金、农业项目建设资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整合使用力度,重点把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发展的产业上,确保资金实现为乡村精准“输血”。要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利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为乡村“造血”。要适度宽松财政支持项目建设环境,坚持“短平快”项目和“利长远”项目并重,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活血”。

  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

  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乡村向城市靠拢”的过程,要遵循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殊性,这样才能使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吸引力。重庆要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和现代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区县要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城乡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发挥县域经济综合体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区产业有序向农村转移,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

  把促进脱贫区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行“一县一策”精准支持,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面向未来,在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道路上,应当赋予县域更充分的自主权、更充分的政策转化权、更充分的资源整合权,从而更好调动和激发县域抓“三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健全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以县城为中心,逐步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规模较大中心镇和周边农村延伸。大力开展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五网”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农村聚集,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川渝携手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对于兼具大城市、大农村的川渝而言,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提升两地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的关键一招。要综合考虑城乡发展互促共进需求,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原则,统筹规划城镇建设和乡村发展,联合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应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多下功夫,打破区划界限,发挥资源相对集中的重庆和成都“双核”、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将更多乡村纳入“朋友圈”。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产业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根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看到并突出城乡固有的资源优势和条件禀赋,不能搞成“千村一面”、抹平差异和特色。要以“产村城”一体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着眼解决联动不足问题,促进产业融合,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

  精准确定发展方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城镇需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基础条件、潜在优势等找准自身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粮油、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特色茶业、生态水产、中药材、特色经济林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依托“互联网+”、直播电商等新技术新业态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电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空间和潜力,要进一步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商业体系,多途径解决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方面的难题,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升级。要树立现代金融理念,通过建立健全存量资产、闲置资金管理利用办法,盘活利用好废弃闲置房屋、宅基地、矿山、鱼塘等闲置资源,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市场开发机制提高集体资金收益水平等途径,实现经济价值更好转化。

  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选准优势发展产业,大力推进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推动农村由卖原材料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成果。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

【编辑:马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