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千年古镇濯水的新生机
  • 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涅槃重生 濯水古镇提档再升级
  • “非遗”文化助扶贫:少数民族妇女绣出多彩生活
  • 秀山百年西街夜景美轮美奂 演绎浓郁民族风情
  • 重庆都督乡古村落雪景迷人 雾凇景观宛若仙境
  • 重庆少数民族小学生变“废”为“美” 描绘民族文化魅力

    从治贫到致富:重庆黔江山乡五年巨变

    “濯水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年伊始传遍重庆黔江大地的这个喜讯,让这座城里的男女老少们都振奋不已。

    武陵山古村落美景变“钱”景

    初冬时节,武陵山区陆续迎来今冬降雪。重庆市丰都县都督乡41岁的村民刘航飞拿起手机,图文并茂地将家乡的雾凇雪景和冬季民俗分享到自己的微...

    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村庄扮靓颜值助农旅融合

    重庆市民族博物馆:482件民族展品 演绎遗存文化魅力

    念好“产业经”:彭水苗乡“造血式”扶贫闯新路

    重庆丰都汇聚“统战+”优势 搭建精准扶贫“同心桥”

    十三座古寨十三种风情 土家“活化石”带火好日子

    蚕茧产量连续11年居重庆首位 黔江蚕桑产业织就“致富网”

    重庆秀山打活电商“牌” 惠及武陵山区100万贫困人口

    从治贫到致富:重庆黔江山乡五年巨变

    作为被国务院扶贫办在2018年列为全国首批“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的区县之一,广大群众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战全过程,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王贞六等大批先进典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喜形于色,发自内心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脱贫摘帽群众认可...

    重庆秀山打活电商“牌” 惠及武陵山区100万贫困人口

    紧张忙碌的车间里,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在生产线上进行着配料、装盒、塑封、打包……这是记者在秀山县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富农食品厂看到的场景。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秀山...

    引大企业促大产业:重庆丰都产业“扶贫”样本

    靠天吃饭的农业,如何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12月初,记者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丰都。曾被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的丰都,走出了一条以“大企业带大产业促大扶贫”...

    “中国苗乡”脱贫记:巧使“三板斧”斩穷根 换穷貌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曾经流传在重庆渝东南地区的这句俗语,形象地诠释了武陵山区的落后与穷苦。彭水县,是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重要板块、重庆全市7个革命老区和贫困程度最深的4个县之一。今年2月,彭水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115个...

    引大企业促大产业:重庆丰都产业“扶贫”样本

    秀山东坪村的野心:未来两年欲做中国黄精第一村

    念好“产业经”:彭水苗乡“造血式”扶贫闯新路

    重庆秀山一小学开展“民族特色”教育 展现民族韵味

    武陵山乡教育扶贫见闻:传承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

    重庆少数民族小学生变废为美 描绘民族文化魅力

    五年培育27个项目 县域城市新型众创空间催生新活力

    重庆丰都汇聚“统战+”优势 搭建精准扶贫同心桥

    重庆秀山动员百家民企力量 小康路上不让一户掉队

    重庆千年古镇濯水的新生机

    乘车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驶出高速公路,便能见到清澈碧绿的阿蓬江从起伏的山影中缱绻而来,缓缓勾勒出千年古镇濯水的模样。这里曾是明清时期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繁荣鼎盛一时,至今仍保留着“一堤二街三宮六院”街巷,被称为千年古镇。...

    世界第一风雨廊桥 历经风雨涅槃重生

    风雨廊桥位于重庆濯水古镇,横跨于阿蓬江上,桥长658米、宽5米,分上下两层,一层可供游人、市民通行,二层可供观赏和休闲娱乐,被称为世界第一廊桥。2013年,风雨廊桥因火灾导致其主体木制结构烧毁。如今重建后,风雨廊桥依旧魅力无限。数年来,当地为廊桥和...

    “非遗”文化助扶贫:少数民族妇女绣出多彩生活

    土家织锦做工精细丝丝入扣,苗绣素有“穿在身上的历史书”的美誉。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充分挖掘古朴的民族“非遗”文化,让少数民族在村里的妇女用自己的双手绣出生活的多姿多彩。由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民宗委、中新社重庆分社共同主办的“武陵山乡美...

    秀山百年西街夜景美轮美奂 演绎浓郁民族风情

    秀山西街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城西部,梅江河两岸。它保留了自清乾隆元年建县以来的完整老城风貌,古色古香、气韵生动。记者9日从秀山统战部了解到,2014年以来,该县按照“修旧如旧”和“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突出“边城、花灯、土家族苗族”风情,打...

    重庆少数民族小学生变“废”为“美” 描绘民族文化魅力

    记者8日探访重庆市秀山县凤栖小学看到,这里的少数民族小朋友以石头、粘土、牙签、树枝等废品为元素,创作出一幅幅民族文化的美丽画作。据了解,该校共有学生1740名,其中土家族学生占50.7%,苗族学生占13.6%。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录像、现场采风等方式...

    妇女学苗绣 增收带娃两不误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探访苗绣这一指尖技艺。在彭水县一家绣坊里,几十个绣娘端坐在绣布架前,双手在织锦带上挑织经线纬线,五彩丝线左右牵连,河流山川、草木花卉...

    念好“产业经”:彭水苗乡“造血式”扶贫闯新路

    今年52岁的何远芝,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在她家大门外的墙壁上,有一张于2013年建的彭水自治县脱贫攻坚明白卡,早年家中有三个孩子和一位老人需要赡养,因学致贫。11月中旬,记者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

    “中国苗乡”脱贫记:巧使“三板斧”斩穷根 换穷貌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曾经流传在重庆渝东南地区的这句俗语,形象地诠释了武陵山区的落后与穷苦。彭水县,是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重要板块、重庆全市7个革命老区和贫困程度最深的4个县之一。今年2月,彭水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115个...

    重庆“非遗+扶贫”:苗绣出山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挑花、辫绣、平绣……十二种绣法灵活变幻,色彩巧妙搭配,图案迥异不同。”在11月开展的“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活动”中,记者走进重庆彭水县汉葭镇的一家绣坊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正带着几...

    重庆彭水种植18万亩油茶树 结出脱贫“致富果”

    寒露时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石盆村4组建卡贫困户董泽清家里的油茶果熟了。看着泛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董泽清笑着告诉记者,今年自家的油茶树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了15亩,并且靠着这些“致富果”彻底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武陵山乡教育扶贫见闻:传承民族特色文化从娃娃抓起

    冬令时节,海拔1200多米的武陵山区都督乡漫山银装素裹,雾凇奇景美不胜收。坐落在这里的都督乡中心学校,因学生人人会演奏葫芦丝而远近闻名。大山里面,没有课外特长培训班,没有才艺技能学习地,山里娃出去了怎么和城里学生竞争?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

    重庆丰都汇聚“统战+”优势 搭建精准扶贫“同心桥”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如何动员凝聚扶贫力量,构建起各方联动、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宣传活动行进到重庆丰都找到了答案。作为重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

    武陵山古村落美景变“钱”景 返乡创业人忆乡村旅游变迁

    初冬时节,武陵山区陆续迎来今冬降雪。重庆市丰都县都督乡41岁的村民刘航飞拿起手机,图文并茂地将家乡的雾凇雪景和冬季民俗分享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自返乡创业那年起,他就坚持以这样的方式推介家乡美景,不知不觉已过去五年。千年古树、百年民居、天坑溶洞...

    引大企业促大产业:重庆丰都产业“扶贫”样本

    靠天吃饭的农业,如何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12月初,记者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丰都。曾被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的丰都,走出了一条以“大企业带大产业促大扶贫”...

    土家大寨村古风犹存:守着“静土” 念好“山”字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重庆秀山自治县清溪场镇大寨村,一座依山而卧的自然村落浮现眼前,让人沉浸到这样的诗情画意中。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

    重庆秀山打活电商“牌” 惠及武陵山区100万贫困人口

    紧张忙碌的车间里,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在生产线上进行着配料、装盒、塑封、打包……这是记者在秀山县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富农食品厂看到的场景。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秀山...

    重庆秀山动员百家民企力量 小康路上不让“一户掉队”

    从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金银花、金丝黄菊,到茶树葱葱郁郁,远销全国各地,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红了乡村产业,鼓了农民腰包。记者本月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

    茶树变身“脱贫树” 秀山成重庆茶园面积最大基地县

    “如今农村开通高速公路,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80%以上村民都开始种植茶叶了。”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凯堡村土家族村民杨昌林称。“我们始终把产业增收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9日,中共重庆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接受中新网记...

    十三座古寨十三种风情 土家“活化石”带火好日子

    距离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10余公里处,一条名为板夹溪的清澈溪流在山间蜿蜒流淌。土家人沿溪流两岸逐水而居,百年来延续土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十三个古朴的土家山寨。土家吊脚楼和田园农耕,土家山歌和西兰卡普……记者探访位于重庆市...

    蚕茧产量连续11年居重庆首位 黔江蚕桑产业织就“致富网”

    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产业是根本。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重庆市黔江区近年借力“东桑西移”战略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小小的蚕茧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记者本月随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民宗委、中新社重庆分社共同主办的...

    重庆千年古镇濯水的新生机

    乘车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驶出高速公路,便能见到清澈碧绿的阿蓬江从起伏的山影中缱绻而来,缓缓勾勒出千年古镇濯水的模样。这里曾是明清时期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繁荣鼎盛一时,至今仍保留着“一堤二街三宮六院”街巷,被称为千年古镇。...

    世界第一风雨廊桥 历经风雨涅槃重生

    风雨廊桥位于重庆濯水古镇,横跨于阿蓬江上,桥长658米、宽5米,分上下两层,一层可供游人、市民通行,二层可供观赏和休闲娱乐,被称为世界第一廊桥。2013年,风雨廊桥因火灾导致其主体木制结构烧毁。如今重建后,风雨廊桥依旧魅力无限。数年来,当地为廊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