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蒋登科 | 历史视野中的包容姿态
2021年07月06日 19:33 来源:中新网重庆

  诗歌选本对于遴选优秀作品、总结诗歌发展历史、引导诗歌思潮等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诗史上,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闻一多编选的《现代诗钞》等等都是受到读者和诗界、学界关注的重要选本。当代新诗史上的选本也不少,尤其是在新时期以来,随着诗歌创作的活跃,诗歌出版的便捷,各种诗歌选本更是越来越多,有历史性选本、年度选本,还有各种专题选本可以说层出不穷,比如按照思潮编选的,按照诗体选编的,按照主题选编的,等等。但我们也发现一个现象,这些选本受到的关注似乎不如以前的选本那么多,对诗歌研究、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如以前那么明显。这恐怕和当下诗歌的处境有关,也和选本的质量有一定关系。

  成为一个好的选家并不容易,至少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承担的。对于真正的选家来说,编选一本像样的诗选必须要有自己的详细规划,包括编选目的、涉及时段、艺术导向、选择标准、预计效果等等,而且要在编选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更主要的是要尽可能穷尽诗歌发展的资料,从中发现和选择符合编选规划的作品,以避免遗珠之憾。对于前一个方面,很多选家或许都可以相对容易地完成,但后一个方面则存在很多困难,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恐怕难以做好。

  这本《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是诗人周鹏程主持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作为老乡和朋友,作为一个关注诗歌的人,我对他的工作一直保持着关注和支持,而且答应担任编委。经过一段时间的稿件征集和认真遴选,还召开了专门的编委会会议,书稿基本成型了,最终选入了350位诗人的作品。从入选诗人的数量上看,这至少可以说是一部中型规模的诗选。鹏程叫我为这部诗选写几句话,我没有推辞。

  因为长期和诗人、诗歌打交道,我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诗歌选本。读到这本书稿的时候,我一直在努力揣摩编者策划这样一个项目的动因、策略和意图。

  就目前的情况看,入选诗人和作品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编者根据新诗历史选择的部分优秀诗人的作品,二是通过广泛征集稿件,由读者和诗人自己推荐的作品。入选的诗人按照诗人出生的年代确定,起始年份是1940年。虽然1940年这个年份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基本上能够代表当下还活跃在诗歌界的诗人的大体情形。在这些诗人中,出生在1960年代的诗人占的数量较多,其次是70后诗人,这也比较符合当下中国诗人的基本构成状况。从书名可以看出,编者在注重诗的艺术性的同时,主要是选择和介绍诗人,没有限制入选作品的题材、主题、艺术手段等。而且,每个诗人都只选择一首诗,其目的也许是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些诗人,在当下这种传播手段非常多元的时代,读者只要知道了这些诗人,他们自然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去获得诗人的其他作品。

  一部诗选如果缺乏宏观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不一定能取得到良好的效果。不过,经过反复阅读、推敲之后,我发现编者的设计还是很有意思的。

  一是编者采取了大家、名家带新人的做法。入选的诗人中有不少“大人物”、名诗人,他们在诗歌艺术探索上业已取得突出的成就,在诗歌史上已经享有了很高的地位。说他们是实力诗人肯定没有问题,选入他们的作品,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历史价值。但是,在当下的诗坛上还有不少年轻的诗人,有的在艺术探索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说他们是“实力诗人”也无明显的不妥,只是诗歌界、学术界和读者对他们还了解不多。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正在成长的力量才真正是诗歌未来发展的希望。通过这种以老带新的编辑方式,使这些年轻的诗人可以与那些著名诗人同台亮相,既可以给他们提振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关键问题是,这些正在成长的诗人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能因为入选了一个选本就认为自己已经成名成家了,就可以自以为是了,否则就有违编者的初衷。

  二是体现了诗歌发展的包容性原则。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多种风格、手法的诗歌都可以自由发展,获得自己的艺术空间和读者。但我不否认诗坛上依然存在着一种“圈子”意识,不同风格、追求的诗人相互不来往,甚至相互诋毁。我并不反对不同诗学观念的同时存在,也不反对诗学上的争鸣,只要说得有道理,只要有利于诗歌的发展,我对任何诗歌观念都乐意接触。但是,“圈子”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现象却不同,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实在有害诗歌艺术的发展。任何的独特、新颖都是在和别的对象的比较之中获得的,没有一个开阔的发展场域,没有长期的艺术积累过程,独特、新颖又如何能够显现出来呢?这部诗选似乎没有考虑思潮、流派方面的问题,只要编者认为入选作品达到了他们所认可的水准,或者作者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实力,他们就乐意推荐。对这种包容的做法,我个人是认可的,而且相信,它能够为建构一种良好的风气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强化了“选读”,对作品进行了简单鉴赏,拓展了一部普通诗选的诗学价值。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诗选,每位入选者的作品都由一些诗人、专家撰写了简单的鉴赏文字。撰写文字大多简洁明了,点滴成趣,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既可以为年轻诗人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新的感悟角度,也可以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扇进入诗歌世界的小小窗户,在推荐优秀诗歌作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诗歌知识。

  其四是勾勒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轮廓。每个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年代的诗人也有自己的独到追求和整体风貌。按照诗人的出生年代编排这部诗选,其好处在于,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体会到不同时期的诗人在诸多方面的特色和不同,也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的大体面貌。虽然我们不能说这就是诗歌历史,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诗歌发展的轮廓,使我们能够历史地、艺术地把握诗歌艺术发展的潮流。

  遗漏当然是有的,很多取得成就的诗人都没有进入这个选本。我曾专门就此事问过鹏程。他告诉我,为了尊重诗人的著作权,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入选的每一首诗都需要经过作者的同意和授权。他们曾经选择了不少著名诗人的作品,但是无论怎样也联系不上作者,最终只有忍痛割爱。对于这样的遗憾,我个人是理解的。记得十多年前在美国访学的时候,读到了奚密翻译的一本中国新诗选本,里面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但怎样也找不到北岛和他的作品。北岛当时就在美国,我相信奚密教授不会有意遗漏北岛这样的诗人,于是就此事咨询过叶维廉教授。叶先生推测,可能是北岛和美国的某家出版社签订了独家协议,就是他的所有作品都只能由那家出版社在美国翻译出版,其他人、其他出版社自然就不能再翻译了。我估计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这部选本的遗憾大体也是类似的原因造成的吧。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物化、浮躁的心绪占了主流心态的时代,极端点说是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但我一直认为,一个缺乏诗意的民族往往是缺乏活力的,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往往是缺乏潜力的。正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创造和传承诗歌文化,这些创造和传承方面的工作,也许暂时不会为文化发展所关注,也不一定马上为社会和读者所接受,但我相信,每一件涉及文化、诗歌积淀的工作,都会或多或少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发挥独特的作用,集腋成裘、积土成山、聚沙成塔等等都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式。

  因此,虽然我个人对这部诗选并不完全满意,但我不否定它所具有的价值,更不否定编选者为了这部诗选而付出的辛勤劳动。而且,我对于编选这种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诗选而付出心血的编者怀有深深的敬意。我敢肯定的是,诗选出版之后,可能会受到一些读者的质疑甚至否定。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请你编选一本更好的,我们愿意向你学习!

  我对诗歌的未来一直充满乐观的梦想。在这部诗选中,我见到了许多不太熟悉的名字,也读到了不少具有一定特色作品,感受到当下诗坛的丰富。在此,我愿意向鹏程和为诗选付出辛勤劳动的朋友们表示我的感谢和敬意。

  祝福诗歌!祝福热爱诗歌的人们!

 

  作者简介:蒋登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重庆市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编辑:马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