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黄桷树下的烟火“味儿”
2021年05月06日 14:40 来源:中新网重庆
居民在交通茶馆里喝茶聊天。 记者 陈林 摄
居民在交通茶馆里喝茶聊天。 记者 陈林 摄

  黄桷坪的味道是什么?

  有人说,是茶芽开水冲泡,那丝甘与醇,唇齿留香间回味无穷。

  有人说,是书卷徐徐翻开,那缕恬与淡,诗意流年中岁月馨香。

  有人说,是火锅沸腾起来,那股麻与辣,散在空气里入味入心。

  还有人说,就是“老板,一碗小面,多海椒,加煎蛋!”就是“一碗豆花,多告水,加蹄花!”

  因为,黄桷坪的一天,就是在食客们的叫喊声中,逐渐开始散发属于它的独特气味——在热气蒸腾与麻辣鲜香间,人们将平淡如水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人间烟火味。

  本地人:平淡生活有盐有味

  每天天亮前,梯坎豆花店便开始了忙碌。

  厨房里,点卤熬浆,每一个步骤毫不含糊。店门外,石锤起落,手工舂上好几个小时,筹备一天的油辣椒。备料间,十几种佐料在小勺翻动下,汇聚成一小碗豆花蘸料……

  “豆花饭最后一项精髓就是饭,一定要是甑子蒸出来的沥米饭,粒粒分明有嚼劲,如果是电饭煲煮的饭,十分也得逊色七分。”张忠善,豆花店里的老食客,当他将嫩嫩的豆花用筷子夹一块,放进碗里打个滚儿伴上调料,再一起刨入口中,香气就溢满了嘴角。

  饭毕,他会沿着由“黄漂”艺术家用丰富的、色彩灵动的画面,精心装饰的涂鸦街,去到黄桷坪4号的交通茶馆。

  “幺妹,老规矩,沱茶一碗。”张忠善点茶。然后,一副棋盘或一手长牌,或有一口没一口地嘬着,或几个人围坐一起,小到家长里短、大至国际形势成为席间的主角,一坐便是自在的半天。

  张忠善觉得,茶馆虽不大,但老式的木架结构,老式条凳、方形老木桌、桌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绿色或红色热水瓶、头顶上转动的四页老式风扇,都透露出老的韵味和人情味。

  呷一口茶水,他又指着正在煤气炉上,噗噗地冒着泡的一把两尺多长水嘴的水壶说:“大家泡茶喝的水,是用鹅卵石、棕垫和沙过滤过的,用老法子镇过的水,泡出来的茶甘。”

  这就是居住在黄桷坪当地的人,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却品得有盐有味。

  外地人:文艺气息有人情味

  如今,梯坎豆花、交通茶馆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黄桷坪烟火气息的一扇窗口,吸引着各地人们纷至沓来。

  铁路四村,穿过狭长老旧的的居民楼,在一条废弃铁轨旁的杂草丛中,“长”出了一间书屋。

  没有篱笆、没有围墙,屋门敞开,欢迎四方来客。小小院子,多肉盆栽、角落池塘、墙上挂画,还有随意摆放的藤椅,几个报废轮胎拼成的玻璃茶几,景致一样不差。

  游客们来到这里,总是先拍几张照,再慢悠悠地走进书屋,点一杯5元的茶水,细品书香和茶香。

  来自厦门的摄影师Miko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这里不仅有文艺范,还有人情味。老板军哥会热情介绍屋内老物件的来龙去脉,每一件都有故事。有的是关于重庆的,有的是关于黄桷坪的,有的是捡来的,有的是客人送的,这些老物件融入了老山城的记忆,融入了重庆人的感情,很有温度。

  夜幕降临,黄桷坪正街两旁会摆出夜市,烧烤、火锅、串串炊烟袅袅,原创手工琳琅满目,把黄桷坪的夜映照得格外热闹。

  为了一饱美食,成都游客刘飞和妻子从下午六点开始,品尝了胡记蹄花、熊猫寿司、章鱼小丸子、旋转串串。他觉得,黄桷坪夜市很特别,这里除了地道的小吃美食外,还有个性十足的小玩意儿,物美价廉、性价比高。

  “黄桷坪的魅力在于阳春白雪的艺术和下里巴人的市井在这里相融相生。走在涂鸦街,随便吃一家,就是麻辣鲜香,随便一抬头,就是好风景,随便一停步,就是重庆人的热情洋溢。”刘飞在当天的朋友圈里发图分享感受。

  规划里:市井文艺氤氲烟火味

  在重庆美术公园规划里,有着这样一段话:以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为依托,以重庆发电厂工业遗址为核心,以九龙滨江生态区域为轮廓,在九龙半岛全域打造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国际化高品质美术主题公园,致力建成“全球独特、中国唯一”。

  怎么建?怎么变?规划里,昔日纷乱的老居民楼将被改造为一道道景观,洋溢文艺气息。同时,改变的不仅仅是风貌,美术馆、展场、剧场、艺术公社、艺术餐厅、艺术精品酒店……将营造出独特的区域氛围。

  电厂烟囱,黄桷坪的标志性建筑,将成为美术公园核心建筑群——美术馆群落的核心建筑。届时,游客可以坐索道或电梯到达烟囱顶部,一览公园全景。夜晚,包裹着涂鸦的外立面,映衬着迷幻的灯光,成为半岛最亮丽的灯塔。

  烟囱下方,不仅有美术馆,还有摇滚金属感十足的动力广场、穿越历史与空间在屋顶涂鸦墙绘的艺术公社。届时,可以在这里观展、看演出,沉浸式感受当代艺术盛宴。

  涂鸦街、九渡口作为“上下街”艺术社区范围,通过城市更新微改造,保留现有的市井烟火味儿,然后毫无违和感地结合上科幻的赛博朋克风。届时,这里将被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和霓虹灯装饰着,成为酷酷的街道。

  1982年,被誉为首开中国“伤痕美术”先河的高小华,在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赶火车》也将被制作为雕塑,点缀老成渝铁路所在的铁路艺术带。届时,火车式样的餐车、主题博物馆、艺术餐厅等,将成为唤醒历史记忆、人们艺术流连的场域……

  未来的重庆美术公园,要建的、要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但不变的,是左手市井、右手文艺氤氲出独特山城烟火味的美术公园。

  是生长生活在这片黄桷树下的人们,他们扎根生活、志存高远,也懂得回归自我、休养本心,他们在岁月的浸润当中打磨自己,也在时代的潮流下潜心向前,这是世代流传下来的精神力量,也成为这片土地不竭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记者 肖雨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