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诗词达人”李作雕逐梦“中华诗城”: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1年03月31日 16:3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31日电 题:“诗词达人”李作雕逐梦“中华诗城”: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 李娅

  “有没有那么一座城市能让我老去?有,是奉节。有没有那么一座城市能让我每天的生活过得极其滋润且富有诗意?有,是奉节。”在“诗词达人”李作雕眼中,诗词是毕生所爱,奉节是让自己圆梦的“福地”。

  22岁的李作雕,是甘肃临夏人,诗词储备量约1800首,是一位“诗词达人”。因为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初识奉节,又从“中华诗城”了解了奉节,在2019年大学毕业时,他义无反顾地远离家乡,追寻诗词的足迹,来到重庆奉节工作定居,如今是中国华电集团重庆分公司奉节电厂的一名员工。

  同时,他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五期的一名“百人团”奉节选手。饱含着对诗词的热爱,他曾三次报名参赛《中国诗词大会》,终于在今年登上了梦想的“舞台”。

图为“诗词达人”李作雕。 受访者供图
图为“诗词达人”李作雕。 受访者供图

  3月2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五期在CCTV-1播出。舞台上,除李作雕和另一名奉节选手刘光玉在内的节目现场“百人团”精彩答题外,还新增了“线上百人团”和“云上千人团”,以“千人千面”的“穹顶”窗口,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通过互联网实现与节目现场的实时互动。此外,奉节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也再一次绽放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奉节青山绿水、人杰地灵,是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全国唯一“中华诗城”,是中国诗歌绕不开的地标。奉节的厚重历史和诗词文化,已成为许多诗词爱好者向往的诗和远方。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等千古绝唱,这些每一个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诞生于此。

  谈及奉节初印象,李作雕回忆道,小学时在课堂上读到《早发白帝城》,他突然一下就被撩动了心弦,脑海中想象“奉节”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能让李白如此开心、快乐。带着一直以来对奉节的向往,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扎根在此,让“中华诗城”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在奉节的很多时光,我一直在走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人走过的路,一直在读他们留下的诗。”李作雕告诉记者,奉节街道两边的文化墙、下水道的井盖,所见之处皆是诗词。在街道中行走,他会故意放慢脚步,仔细欣赏那些井盖和文化墙上的诗句,对于陌生的诗句他会用手机拍照,悄悄记录下来回去做功课。

  在三峡之巅,他会翻开随身携带的诗词书,翻到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当中“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心想当时的杜甫或许是站立在他正站立的三峡之巅,看到赤甲山和白盐山马上奋笔疾书、挥毫泼墨写出了这句每个奉节儿女都随口吟唱的诗句。

  在瞿塘峡坐着游轮,他站立在游轮甲板上,又把书翻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任清风从耳边轻轻吹过、任猿声在耳边止不住的鸣叫。心想或许当时的李白在听到大赦之后正是在这种心境当中写出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快诗”的作品。

  “奉节真的是一座被诗词浸透了的城市。”年纪轻轻的他,对奉节、对诗词有着超脱年龄的见解:那些在奉节留下来的诗词作品当中的风景名胜,在诗词里面不尽写也写不尽,但当你带着作品去走进它,会发现你在跟伟大的灵魂对话,和那些诗人产生着共鸣。

  “诗词对我而言就好似一杯茶,口干舌燥的时候喝一口,滋润的不仅仅是嗓子、身体,还有整个心灵。”谈及诗词与自身的关系,李作雕表示,每天工作之余都用来看诗词,多年来一直是诗词在支撑他的精神和生活,为他提供一种诗意的栖居。诗词让他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得到片刻的放松,乃至逐渐达到内心的安宁。就像苏东坡先生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图为《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五期播出现场。节目截图
图为《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五期播出现场。节目截图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李作雕多年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从2018年开始报名参赛,历经三年,从武汉黄鹤楼到成都杜甫草堂,曾两次与之擦肩,终于在来到重庆奉节后,拿到了节目组的邀请函,并成功进入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百人团。用他的话说,奉节真是一块“福地”。

  一路走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激励着他前行。如今圆了诗词梦,李作雕满足地笑了。虽然没能“战”到最后,但这段宝贵经历足以让他一生难忘。“有时回过头来想想,诗词它不是拿来竞赛的,也不是向人炫耀的,它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会陪伴我们一生。”

【编辑:黄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