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不辛苦”——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
2021年02月26日 11:08 来源:重庆日报
 2019年4月14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毛相林向来自新疆和万州的游客讲述悬崖路修筑的故事。(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2019年4月14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毛相林向来自新疆和万州的游客讲述悬崖路修筑的故事。(资料图片)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主席台上,毛相林领奖时,习近平总书记向他道了一声:“辛苦了!”毛相林回答说:“不辛苦!”

  总书记一声“辛苦了”,让毛相林百感交集。他想到了下庄,思绪又回到了下庄那条出山的路,下庄脱贫致富的群众,还有下庄农文旅融合的振兴路。

  在毛相林看来,总书记的这声“辛苦了”,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奋斗的下庄人说的,更是对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说的。

  毛相林说:“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不辛苦。”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

  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山深处,四周绝壁合围,形似天坑。以前从村口到村底落差1100多米,出村只有一条挂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全村近400人住在“井”底,一直生活在贫困、闭塞、落后中。

  “修一条出山路。”1997年,毛相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提出修路。“修路?”下庄曾经三次动工修路,都因绝壁险恶而搁置。望着四面绝壁,巍巍大山,大家问毛相林,“炸药怎么解决?钱从哪里来?”“猴年马月才能修通?”……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摆出一组数据:1949年以来,全村398人中,从未坐过汽车的315人,未见过电视的360人;从悬崖上摔死的有23人,摔伤的有60余人,摔残的有15人。他说:“我们喂的猪要变成钱,得杀了一块一块背出山去卖,大家去竹贤赶场,早上出发,天黑才能回家。有了路,车开到家门口,喂的猪、种的菜,直接就用车子拉走了。”

  打嘴仗、算细账,反反复复开院坝会,下庄人最终统一共识——修路。村民每人捐资10元,凑得3980元;每户每年卖掉一头肥猪,每年可凑3.84万元,如果这路要修10年,就是38.4万元;党员干部捐款,再凑得两三万元;凡是在村里有承包地的村民,无论是否在村里住,都要投劳,或者交钱,每天20元……

  1997年冬月十二,下庄人跟着毛相林炸响了开山修路第一炮。男人上山投劳;女人负责做饭、运送物资、在家种地;老人照顾孩子;年纪稍大的孩子则在周末协助大人作好运送物资等后勤工作。

  下庄的男人们,最年长的63岁,最年轻的17岁,为修路,风餐露宿在绝壁上,个把月回家一次,路修到哪里,就在附近找个岩缝搭个临时窝棚栖身。

  白天,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晚上,他在腰杆上拴根保险绳,另一头拴在岩缝里的老树根上,睡在窝棚最外面。毛相林说,他是村支书,是修路的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下庄8公里出山路,大部分都在绝壁上,最险要的就是私钱洞、鸡冠梁一段。毛相林心头一直担心出事。在1999年,前后50天,28岁的沈庆富、36岁的黄会元都因落石坠崖遇难。

  “特别是黄会元死后,我怕了,怕再死人。”路,是毛相林提议修的;黄会元,是毛相林叫回来修路的;继续修下去,还会不会死人?毛相林在黄会元的灵堂前再次问全体村民,“前后不到两个月,就死了两个人!这路,修,还是不修?”

  短暂的沉默后,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站了出来,说:“黄会元虽然死了,但这路还得修,修了我们才能摆脱贫困。”老人的话,让毛相林和村民们既感到悲壮,又深受感动,随后纷纷举起握得紧紧的拳头,“修!”

  第二天,村民们安葬黄会元后,又上山修路。修路的队伍中,多了黄会元的妻子杨自慧。

  2004年3月,下庄绝壁上的这条宽2米多、长8公里的天路终于全线贯通。7年,下庄人付出6条鲜活生命、两人终身残疾、数不清多少人次受伤的代价,最终打通了这条出山的绝壁天路。

  路通后,毛相林提议,在村口建了一个纪念碑,将沈庆富、黄会元、刘从根、刘广周、向英雄、吴文正6位牺牲村民的名字镌刻在了上面。毛相林说,下庄人要永远记住他们。

  “下庄不脱贫对不起修路死去的人”

  “修路难,养路更难。”这条路,路面坑洼不平,悬崖落石不断。毛相林说,一年下来总有20来次垮塌,人车通行非常危险,“但再难再险还是要保畅通。”

  毛相林坚持在山路上冒险护路。他说,过去下庄因为没有路,死了不少人,为了修路也牺牲了人。如今,通车了,再不能因为这条路死人。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将下庄绝壁天路硬化纳入重点项目。毛相林又带领曾经参与修路的24位村民再次集结,对80多处堡坎、路基改成浆砌翻新加固。2017年7月,这条宽4.5米的绝壁天路变身“四好农村路”。

  “有了路,发展产业能致富。”下庄有800亩田地,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土豆、小麦等,毛相林还试种过漆树、桑树、西瓜、柑橘、脆李、桃树等。“种过大木漆,下庄气温太高,全给干死了;发展蚕桑,夏蚕也因为气温太高热死了。”

  发展产业接连失败,群众意见很大。在村民大会上,毛相林作了检讨,这让他很有挫败感。“下庄不脱贫,对不起为修路死去的人!”毛相林不甘心,就一样一样在自家的田地里试种。

  在巫山县城妹妹家吃西瓜,毛相林想试一试下庄可不可以种西瓜。他买了一袋西瓜种子,试种了两分地,结果卖了500元,换了1000斤玉米。他把村民请到家里品尝西瓜,鼓励大家第二年种西瓜。现在,下庄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下庄甜西瓜远近闻名。

  种西瓜的成功,让毛相林意识到得请专家来把脉,看看下庄适合种啥?最后,专家通过对海拔、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建议下庄种柑橘、桃树、西瓜。

  下庄发展柑橘,县农委大力支持,送树苗、每种一株柑橘树补助5元、每开挖一个定植穴开工钱20元,很快全村发展了650亩柑橘。但是,柑橘树种了3年,只开花不结果,虫害还很严重。

  毛相林不信这个邪,让儿子开车,自己登门请来奉节的柑橘专家做指导。专家建议,规模种植柑橘要统一技术、统一管理。

  2018年,毛相林牵头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垫资1万余元购买生物农药、有机肥,统一对柑橘进行肥水、病虫害管理。乡里争取20万元作为集体资金入股支持柑橘管护,产业收益的80%归农户、15%归村集体、5%归专业合作社。

  2019年,下庄柑橘初挂果,每斤卖到3元,实现销售收入近20万元。柑橘全部丰产后,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支柱产业。

  “路通了,致富门路也有了。”村民刘恒保家的柑橘卖了2万元。他说,游客是开着小车把钱送上门,连果子都是自己去采摘,“毛书记的试验田终于开花结果了!”

  柑橘见效益了,毛相林因势利导整治土地150亩,种上8个品种的桃子,既有观赏桃,又有脆桃。尽管柑橘、桃子市场前景好,但毛相林坚持小麦、西瓜、土豆、红薯等产量不能低。特别是下庄的小麦,虽然产量只有1万斤,但加工的面条品质好,深受顾客喜欢,每斤卖到了10元。

  摸索大半辈子,毛相林终于带领村民闯出一条产业路,650亩柑橘套种小麦、红苕、土豆等,150亩桃园套种西瓜,在800亩试验田里深耕出脱贫致富产业。

  过去,下庄是全乡最穷的村。2016年,下庄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截至2019年底,下庄村累计完成64户26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

  “兑现‘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

  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初,下庄精准识别出19户贫困户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在危房改造中,毛相林提出利用危房改造契机,让村里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贫困户杨元顶倒是有这个意愿,但他并不想改造房屋,因为没钱。而且经营农家乐要人手,杨元顶的妻子长期生病,孩子们都不在下庄,“谁来掌勺?谁来采购?谁来打杂?”

  毛相林仔细研究35户贫困户的情况,发现像杨元顶这样有意愿办农家乐但又条件不足的,还有好几户。比如杨亨双会开车,可以做采购;袁堂清的妻子厨艺好可以烧饭菜;杨元顶懂财务能记账。

  “3家人把房屋建在一起,合心、合力、合资办农家乐。”在毛相林的撮合下,2019年,三户贫困户联合开办的农家乐正式营业,毛相林为其取名“三合院”,当年就创收6万元。“大家分工协作,既省了钱,又解决了人手问题。”

  引导贫困户开农家乐,还只是巩固稳定脱贫。毛相林说,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还要走好产业路、探索旅游路、开创小康路。

  “下庄,前有峡谷、后有群山,谷的尽头就是小三峡,山的那一边是当阳大峡谷。”这些年,毛相林外出学习、参观不少。他围绕“下庄有啥?下庄人能干啥?”等问题,爬高山、探河谷,对下庄的旅游资源了如指掌,“大体量的峡谷、沟壑群、台地、山脉以及森林景观和村落田园梯田群交织一体,山水相连、人文交融,构织起一派恬静、悠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2018年,当阳大峡谷连接沪渝高速的旅游环线开工建设,并经过下庄前方的后溪河峡谷,只要下庄对接上旅游环线,就可以冲出峡谷,迎接游客进庄了。

  “三步走,把旅游做起来。”毛相林介绍,第一步把村容村貌做靓,对危房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民宿,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发展壮大民宿旅游;第二步把下庄精神唱响,借助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讲好修路故事、传承好下庄精神,把下庄打造成弘扬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培训基地;第三步对接旅游环线,巩固发展柑橘产业、西瓜产业及桃园观光,吸引游客到下庄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他表示:“我还要为下庄干几年,兑现‘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

  山高耸,那是下庄人挺起的不屈脊梁;路蜿蜒,那是下庄人留下的奋斗轨迹。战天斗地修筑出山路、众志成城走出脱贫路。毛相林说,下庄的乡村振兴路,还得靠一代一代的下庄人发扬下庄精神,接力干下去。

  “人一辈子哪有挣得完的钱啊。”去年疫情期间,毛相林趁回家过年的村民暂时不能外出的机会,召集村民开了3次乡村振兴会议。他语重心长地开导年轻人,“下庄乡村振兴,年轻人主力军。”

  在下庄,有这样一张老照片,村小教室的黑板上书写着“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18个大字。

  “当时,我就坐在教室里。”29岁的毛连长记忆犹新。那天,老师张泽燕讲的就是山上大人们修路的故事,鼓励他和同学们长大了要为下庄美好的明天出力。“当时朦朦胧胧的,也不清楚明天是个啥。”

  后来,毛连长参军,入党,退役后一直在外打拼。听着毛相林的话,看着他满头的白发,毛连长开始意识到那句话的含义。他说,作为党员,就像毛相林当年带头修路一样,要不忘初心冲锋在前。

  20年来,下庄的年轻人踏着父辈开凿的天路走出下庄的不少。考出去的大学生已有20来个,在外创业当老板的有10余位。如今,在毛相林的动员下,100多村民又陆续回到了下庄。

  现在,毛连长决定改建民宿,让女朋友搞网络直播带货,销售下庄的柑橘、西瓜、面条,把游客吸引到下庄来。大学毕业的彭淦也回到了村里服务;毛相林把儿子毛连军留在了下庄,参与旅游建设。

  “总书记叮嘱我加油干!”毛相林说,他要带领年轻一代下庄人,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下庄闯出一条幸福的小康路。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