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建设“渝中怡家”,夯实基层社区治理平台
2021年01月27日 14:0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月18日电(陈媛)自2020年8月以来,重庆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该活动由重庆市民政局主办,重庆市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基金会承办。经各区县申报推荐、专家组现场评审、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会议审议,在来自各区县踊跃参与报送的60份创新成果案例中,渝中区社区治理创新成效显著。

  渝中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金融、商务商贸、专业服务、健康医疗等业态竞相发展,集聚了大量“新渝中人”,对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为中山二路社区“渝中怡家”内居民议事。渝中区民政局供图
图为中山二路社区“渝中怡家”内居民议事。渝中区民政局供图

  据了解,渝中区的社区目前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较严重、社区提供的服务与居民群众的需求有脱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机制不健全、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率不够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渝中区委区政府决定推进“渝中怡家”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亲民、便民、优质、专业”,为广大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10分钟社区服务。

  渝中区通过推进亲民化、精细化、社会化、系统化等四大举措,将现有的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居民心怡、人气旺盛的社区“居民之家”。

  亲民化改造,助力变生硬阻隔式空间为便利生活化场景。拆除以前的长平台、封闭式墙壁,尽可能设置开敞式、开放式、通透式空间;建立功能室和标识标牌区级准入制度,开展社区挂牌专项整治,整合、取消、规范挂牌10余个;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原则,办公面积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0%左右,节省的空间全部用于增加居民活动场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硬件环境同以前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变,居民一进门便自然产生家的感觉,切实破解目前存在的居民不愿来、来了待不住等问题。

图为彭家花园社区“渝中怡家”空间布局。渝中区民政局供图
图为彭家花园社区“渝中怡家”空间布局。渝中区民政局供图

  精细化服务,变坐等群众进门办事为主动上门发现解决问题。结合渝中实际,进一步明确社区设置的现状、依据、规模、标准、路径,每个社区控制在3000户左右,全面推行“多网合一”、“组网合一”,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整合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建立窗口人员AB角、轮流值班制度,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工办理”服务模式;在石油路、化龙桥、大坪等街道建成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规定专职社区工作者每人每周用于走访群众的时间不少于50%,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走访群众217.2万户次、收集解决问题2.1万个。

  社会化运营,变社区居委会单打独斗为多元参与共治共享。抓实服务供需对接,结合社区实际,统筹社区资源,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科学设置“渝中怡家”各项具体服务功能和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项目;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培育784家社区社会组织入驻“渝中怡家”,实施服务项目526个,直接服务居民群众16.4万人;强化居民满意度测评,每季度组织开展民意测评,分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上门服务、服务态度等指标,测评结果实行全区街道、社区拉通排序,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占考核分值60%。

  系统化建设,变部门分散实施为区委区政府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将“渝中怡家”建设纳入区“十四五”规划、发改委统筹的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实事项目,2019-2020年开展试点建设,2021-2022年分步建设完成;明确“渝中怡家”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分别落实责任单位;建立起社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区级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各负其责、协同建设机制。

  “以前,社区居民遇上烦心事时会想到找居委会帮忙,而如今,在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社区居民通过手机就能快捷享受社区服务。”重庆市渝中区打造的“渝中怡家”,作为活动空间、服务平台、治理载体,破解了社区提供的服务与居民群众需求脱节问题,在基层实践中得到有效验证。

  渝中区社区治理创新坚持以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为出发点,以资源下沉为导向,切实加强和优化人、财、物配置,做实基层社区治理平台,以精细化精准化为目标,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是社区治理的关键,以依法治理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渝中怡家”建设中,形成的10余项制度机制,这些宝贵的治理经验,为以后更多的社区治理优化治理方案提供了指路明灯。

【编辑:黄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