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迈好第一步,两江新气象 | 两江协同创新区:坚持“四个协同”引入30家大学大院大所 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1年01月07日 15:29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月7日电(赵鹏)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面对重大战略机遇,两江新区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重庆智慧之城定位,围绕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目标,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走“科创+产业”发展路子,发挥重大产业平台的旗舰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引进大学大院大所累计达30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40余个,导入各类高端人才800余人,推动长安、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与入驻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培育孵化企业36家。

  产业协同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12月23日,两江新区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署项目协议,合肥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正式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

  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纵观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的大学大院大所,全部围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空间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生命科学等两江新区重点产业。

  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重要平台,两江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 “双链”深度融合的“科创+产业”道路步履铿锵。

  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的云大脑5G多功能无人车为例,采用激光雷达和机器视觉相融合的感知定位,实现智能决策规划与精确控制,目标识别率大于99%,定位精度为10厘米,车辆位置控制精度为厘米级,航向控制精度为0.1o。

  由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的飞秒激光器则应用于光纤/固体放大器种子源、晶圆切割、多光子激发等多个领域。据悉,华师大重庆研究院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精密仪器的研发和使用,已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重庆华谱环保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量产面市。

  与此同时,两江协同创新区推动长安、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与入驻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培育孵化企业36家。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扎根两江协同创新区后,与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合作开发机组功率10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及开发风电制氢技术,积极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

  人才协同

  孔雀开始“西南飞”

  人才是第一资源。瞄准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今年6月,两江协同创新区开展全球“云引才”活动,首场推介便发布优质岗位1600余个,收到简历近3万份。

  8月举办“2020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活动,开发出9款饱含先进技术与创意灵感的智能C端产品。

  9月,与重庆大学、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合作的明月科创实验班正式启航,探索构建由“青少年科创教育-高校新工科教育-国际科创学院-国际科创基地-科创基金”等关键链条组成的明月湖科创体系,以“年轻人+新产品+核心技术”的模式为方向,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创造,让两江新区真正成为年轻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三梦之地”

  据统计,两江协同创新区目前已引进创新人才8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院士12人、杰出青年10人。

  在如今的两江新区,以长安汽车、零壹火箭、迪纳利医药等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强劲需求为代表,这些人才正在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汽车等产业中不断作为,产业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的理想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为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协同

  国际高端社区配套留住人才

  “两江协同创新区是一座城,它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园区,这里聚集有高端产业、前沿科技和最优生态。”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总经理张中看来,人才在这里,不仅可以更好工作,更能长久留下来、住下来。

  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在建设320万方创新载体、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明月湖智慧酒店及融合创新中心作为重要配套之一,主要为入驻的机构提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及公共服务配套使用,包含智慧酒店、商业餐饮、综合服务部等。

  “现在,已有融创等多家品质房企进驻打造,将在高端居住、商业配套等多方面发力。”张中表示,未来,整个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以龙盛片区为支撑,形成完善的高端配套体系,包括打造7个产、学、研、生活功能混合组团,配置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为科技人群提供包括国际化交往、科技转化、医疗健康、基础教育、生活配套等全方位服务。

  不仅如此,两江协同创新区还积极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初步建成投用智慧园区一期管理平台,试运营首期车路协同示范线。

  生态协同

  促进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

  明月山与长江山水相连,明月湖碧波荡漾。两江协同创新区可谓“一半山水一半城”。

  为生态“留白”。根据景观规划方案,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构建“一带、六廊、多点”的生态系统体系,修复并复育原有稀疏植被林地,建立立体的山林、水域、台地、城市四大类生境圈群落。

  同时,依托明月山汇入的自然溪水及原生山林地貌,践行立体海绵管理系统,创建“一个明月生态湖,六种水环境景观”的生态水系统模式。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域内,立体蓝绿生态空间将占据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未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全部实现“公交+步行”绿色出行,搭建公共空间全覆盖的“五分钟科研生活圈”“十分钟生态体验圈”。

  不仅如此,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在营造科技创新生态上发力促进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成功举办2次智汇两江·明月湖创新科技成果推介会,共推出科技创新成果近200项,举办或承办首届明月湖创新论坛、智慧城市高端论坛、首届中国高校(重庆)校友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顶级专家为重庆及两江新区建设智慧之城建言献策。此外,两江协同创新区还搭建孵化培育平台,注册成立两江协同创新科技孵化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共建沪渝协同创新中心,整合科技服务资源。

 

【编辑:马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