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陈鱼乐|渝东民歌及其艺术特征摭论
2023年10月20日 19:56 来源:中新网重庆

  巴盐古道上的渝东石柱民歌传承历史悠久,分类较细,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见啥唱啥,随口而歌,与其民族性格关系密切。在生产劳动、友朋交往、节庆礼俗等场合传情、以歌为媒、以歌为教,音乐价值不可忽视。土家人常即兴创作,出口成歌,他们信手拈来,比拟、夸张、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或含蓄委婉,或粗犷豪放,或幽默风趣,或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音乐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多彩的渝东民歌

  (一)劳动歌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与记录,也是劳动过程的展现,在谋求生存繁衍的艰苦劳作中孕育并产生了劳动歌。劳动歌是通过民间歌谣这种特殊的审美方式愉悦劳动者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使土家人的劳动在艰辛中伴随着乐趣,表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土家人在劳动中孕育出大量“田歌”流传于田野。内容与生产劳动有关,形式以七言为主,兼有杂言体。如《春耕歌》:

  急忙把那早饭吃,开始下田种庄稼。

  二月新犁千条路,耱耙磨得水开花。

  三月阳雀闹喳喳,报春要把苞谷下。

  “千条路,水开花。”这气势壮阔,场面动人,“苞谷苞谷,快种苞谷”一声声布谷鸟催春,一幅幅春耕春播忙乐图,就在眼前。看《薅草锣鼓》:

  太阳照脸汗涔涔,薅草薅进苞谷林。

  队伍本是长蛇阵,中间起了吊裆形。

  当中几人没展劲,比起两边太丢人。

  集体生产,摆起一字长蛇阵在田间地头锄草,如果中间的出工慢就会掉队,所以打薅草锣鼓的母亲等人就要用锣声歌声或幽默或刺激一番,使其往前赶。

  (二)生活歌

  巴盐古道上土家人在衣食住行、婚丧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孕育出土家族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生活歌,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土家族文化和民间文艺有积极意义。

  一是情歌。盐道上土家族情歌是生活歌的重心,真是“十对男女九对歌,十首山歌九情歌”。情歌是土家男女爱情生活的写照,表现其真挚的爱情观、择偶观、道德观以及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的爱情生活。只要萌生出恋情,土家人都会用春草、鲜花一般丰茂的情歌来传情。春情萌动,土家族男女两情相交,两情相悦,则有:

  牵牛缠树死不放,阿哥缠妹要成双。

  蚂蝗缠住鹭鸶腿,阿妹缠住小情郎。

  情歌又分试探歌、初恋歌、赞美歌、相思歌、忠贞歌、道德歌、择偶歌、热恋歌、约会歌、定情歌、自由歌、休夫歌、复婚歌、坐床歌、情歌五子句等等。如:

  情妹当门一条漕,既种洋芋又栽苕。

  我帮情妹种洋芋,情妹帮我栽红苕。

  阿哥以歌为媒试探,阿妹听到后如瞋骂,则试探不成,如阿妹羞颜假骂,则有歌对道:

  菜籽开花花儿黄,早晨挑水想起郎。

  天天挑水水不干,何时才见我情郎?

  二是风流歌。在清朝“改土归流”之前,盐道边的土家人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是很严,男女关系上残留着原始性质的婚恋习俗,情感表露也比较随意,风流歌就是土家男女“身体写作”的戏谑调侃之词,且多用比兴手法。如《大田薅秧》:

  大田薅草看到娇,眼看秧子在孪萢。

  看我扬花散了籽,再看娇妹粗了腰。

  何为孪萢?就是水稻怀胎。

  三是哭嫁歌。哭嫁也是土家族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产生了内涵丰富的“哭嫁歌”。一般距离男子轿子来抬的前半月起,女子就要开声唱《哭嫁歌》。有的哭得短,也有哭三天或七天的。一般是晚上哭,但白天来了亲戚朋友,女性客人也要帮到哭,尤其是在过门前第三天,当男方送来完婚的酒肉时,哭得更厉害。《哭嫁歌》的内容很多,主要是对父母、兄弟、姐妹及女友等诉苦情,也借机埋怨媒人的愚弄以及挖苦男方等等,哭诉的调子基本是相同的。新娘哭嫁主要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离别之情,离后之苦。当然哭伯娘、哭幺娘、哭姑姑、哭舅娘、哭哥嫂、哭表姐妹等,同样有着离别之情。

  四是丧葬歌。丧葬歌是指土家人在丧葬仪式中演唱的歌谣。凡老人去世必唱孝歌,代代相传。它是葬俗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丧葬歌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开场歌”“请歌”“请亡人歌”“请神歌”“开排歌”“穿花歌”“孝歌”“历史歌”等。

  在丧葬仪式上,要请歌师傅演唱闹葬歌。在孝歌中,歌师傅必唱《起头》歌以开头。这《歌头》讲了舜帝“孝感动天”等二十四孝故事以劝善行孝。表现父母养育之恩、教育后人行孝是孝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男性亡后,孝歌唱《思父》等;女性亡故,唱《十月怀胎歌》等。《养育歌》则把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艰辛娓娓道来……

  五是节庆歌。盐道上土家族深受汉文化影响,因而除“赶年”“族年”等独特节日外,春节、端午和中秋等节日和汉族完全相同,但民族特色浓郁。土家族利用节气来展现智慧,形成相互诘问、独特充实的“盘歌”,很富于生活情趣。如“正半年,二梭梭,三四月的活儿多”,“二月惊蛰又春分,油菜开花黄粉粉”,“三月清明连谷雨,桃花红艳又绚丽”……石柱节庆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俗价值不容小觑。

  六是礼俗歌。土家族尚武崇礼,仪式众多,而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好以歌谣形式表达情意,故请客设宴有《安席歌》《劝酒歌》《祝寿歌》《答谢歌》《送客歌》及《福事歌》等。如《安席歌》其一不仅表扬“夫子温良恭俭让,众亲坐在席上”,而且还谦称“今日吉时之期,酒席设在陋地。上无天蓬蔽日,下无罗帐遮身”。《劝酒歌》则充分展现了热忱好客的民族品性。土家人修房造屋,从挑选地基、上山伐木到立柱上梁,都要唱《福事歌》以示庆贺。

  七是苦难歌。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经历不同的社会形态,曾饱受家庭苦难、民族歧视、政治压迫和社会动荡,因而产生直接抒发生活血泪的苦难歌,也被人称为“苦歌”。苦歌抒发情感悲哀、愁苦,大多用倾诉、控诉等方式表达,对不合理现实揭露、鞭挞不留情面,可分为:苦儿歌、媳妇苦、寡妇歌、干人歌等。如《十八岁姑娘三岁郎》表达了主人公“不是有你爹和娘,一脚把你踢下床”的愤怒。

  八是扯谎歌。土家族勤劳勇敢,乐观自信,运用民歌展现自己特有的幽默感,表达对自然现象、社会人生的特殊感悟,于开怀大笑中娱乐自己,解除内心的郁闷,减轻精神的压力,调节劳动的情绪,于是便产生违背常识事理、有意扯谎撩白的“扯谎歌”。

  ……

  歌曲极尽能事,想象出农历初一现满月、瘫痪病人能起身、聋哑病人能听喊、残废病人能捉贼、落网盗贼乐呵呵诸般不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被学者认为具有狂欢化特征。

  此外,还有节庆歌、诉苦歌、时政歌等。而石柱民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啰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它被定为县歌,成为国家“非遗”,唱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渝东民歌的艺术特征

  唱民歌是渝东石柱土家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土家族生产劳动中, 唱民歌来传递知识减轻疲劳;在土家族男女交往中,唱民歌来传情达意缔结姻缘;在土家族社交节庆中, 唱民歌来维系礼仪表达祝愿;在土家族丧葬祭祀中, 唱民歌来祛邪祈福缅怀祖先……

  石柱土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歌作为日常生活的具体内容和生存方式,形象而生动地记录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其创作方法、歌唱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均具鲜明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创作方法丰富。土家民歌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其中赋为抒情叙事的主体,比、兴则使表现对象更加形象生动。比如《吴幺姑》,从头发、牙齿、乳房、服饰、手脚及能力等不同角度,以音乐形式去刻画貌美年轻的吴幺姑,给人全面而整体的深刻形象。

  《娘教女》用较大篇幅把母亲对女儿的嘱咐说得十分清楚明了:为人勤劳,要有挑花粘鞋之才;穿衣着鞋,要有规矩礼貌之形;日常生产,要有同心协力之能;待嫁出阁,要有成家守礼之仪。而《十把扇子》《十二时辰》《十望郎》等则有效运用数字来进行传情达意,宣泄情志。

  其次是歌唱形式不同。既有主人公的个人低吟,又有一领众合的群体合应,还有你来我往的对唱盘诘。盘要盘得巧妙,答要答得精当,一问一答,情趣盎然。《唱支山歌试妹心》就是:

  问:什么出来高又高?什么出来半中腰?

  什么出来连根扯?什么出来棒棒敲?

  问得形象生动,又富于想象。

  答:高粱出来高又高,苞谷出来半中腰,

  大豆出来连根扯,芝麻出来棒棒敲。

  不仅要答得巧妙精当,还要依据所答之物的性质、颜色、生长特征或所处环境,答出唯一答案。形式虽如《刘三姐》里的对歌,但内容完全不同,回答也很具有讽刺性。

  三是艺术形式灵活。土家族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生动地反映在直接源于生活的民歌并世代传承下来。石柱民歌内涵丰富,既承载曲折的民族历史,也体现醇厚的民族性格,更表现丰富的民族社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土家族民歌具有灵活的艺术形式,体现自然质朴的特征。土家族生性乐观豁达,有“不唱山歌不开怀”的民歌个性,用自然灵活的艺术形式传达着对社会现实、人生理想、道德伦理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

  土家族多用七言四句的“绝句体”民歌或“律诗体”民歌,来表达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追求,如:

  阿妹家中织绸罗,阿哥屋后唱山歌。

  山歌唱得心头乱,织错几匹花绸罗。

  “绝句体”民歌形式短小,比较适于抒发相对单纯的情感。而“律诗体”民歌篇幅相对较大,表现能力有所增强。《妹不逗郎郎不来》就是此类。

  因创作与传唱的自由,石柱民歌的篇幅实则根据抒发情感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即形式不固定,除前面形式整齐外,很多民歌从句子构成、句数多寡、篇幅大小、虚实词运用都很自由灵活。《打夯号子》就是此类。

  四是多重结合的艺术特点。它主要体现在哭嫁歌中。哭嫁歌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具有塑造人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民族娱乐与民族文学有机结合等艺术特点。土家族女性的出嫁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娘家,开始自立门户的新生活,面临着与娘家父母等长辈及与兄弟姊妹的分离,昔日拳拳养育、手足关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惶恐无助一起涌上心头,因而哭嫁歌的主要内容有“开声”“哭父母”“哭哥哥”“哭嫂嫂”等。土家族新娘以凄凄悲歌传达对娘家的依恋与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与担忧;土家族女性长辈借声声哭诉,或孜孜教导,或衷心祝福,或耐心劝慰新娘;土家族女性同辈用哭声极力安慰新娘,表达美好的祝福。因此,土家族哭嫁歌应是土家女性的集体意识的传达,“形象地展现土家族女性的家庭观念”,是系列的土家族风俗歌。

  渝东石柱民歌在巴渝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极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将来,都将是一朵不败的奇花异卉,鲜艳无比,永葆生机。

 

  作者简介:陈鱼乐,重庆石柱人,土家族,本科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市评协、市书协会员,重庆市楹联学会理事,石柱县评协主席。作品散见报刊、网络,出版散文集两部及土家族俗语集一部。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