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郑维山|漫游弹子石轮渡码头
2023年10月14日 11:08 来源:中新网重庆

  重庆是“山城”,重庆是“雾都”,重庆是“火炉”,重庆有美女和火锅,如果还要说重庆城有什么?那一定少不了重庆的轮渡码头。

  说到弹子石轮渡码头,就不得不说横江船渡,更不得不说弹子石的来历。民间流传,大禹治水归来故里,见涂山氏与巨石融为一体,屹立南岸江边。大禹伫立其上,声声呼唤涂山氏,情呼恸天地,巨石应声石开子出,子名“启”,这就是夏启。是地,因得名“诞子石”。由此可知,大禹登船上岸的地方,无疑是重庆最早的渡江码头——弹子石轮渡码头。大禹,自然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重庆首位渡江客了。为此,我曾专门到禹王遗踪处瞻仰过那块天长地久的“呼归石”,也在奔腾不息的江水边为涂山氏深情呼喊“禹—归—来—”。可惜,2008年2月,“呼归石”因拓宽长江航道而被爆破拆除。

  弹子石轮渡码头与渝中半岛、江北嘴隔江相望,上接野猫溪,下连窍角沱、王家沱。岸边粗大的铁链牵靠着长航公司、水运公司、轮渡公司的密集船舶,“两江小渡”趸船以及江边的库房、修造厂等,尤其是沿码头拾级而上宽宽的、高高的台阶,匠心浇筑而成的平台风景眼——弹子石广场,其下有一排整齐的同心廊道,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弹子石轮渡码头是长江、嘉陵江两条大江交汇后的始流地,远江近水,泾渭分明。

  说实话,关于重庆的美,弹子石轮渡码头肯定是理解最深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山城美景,从来是远景胜近景。但站在弹子石轮渡码头上看重庆,隔江相望,临江深思,景致真是大不一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朝天门就像扬帆远航的巨轮船头,气势磅礴,有说不尽的侠意。碧绿的嘉陵江与褐黄色的长江在江北嘴浪潮撞击,起落跌宕,有说不完的情义。两江水涡相碰,北清南浊,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

  “弹子石轮渡码头”七个字,大红色的,静静占据着弹子石老街前沿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了解重庆这座古城的文化符号。面江而立,回望历史,仿佛看到依江而上的船队,飞舞着猎猎旌旗。是的,她就想这样直白地告诉你,重庆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因水而兴,因江而起,因山而立,因市而城。曾经这里有多么繁华和喧嚣,如今就有多么密密麻麻的城市记忆和故事。

  是的,到了重庆,你可以不去其他码头,但和朝天门一江之隔的弹子石轮渡码头,绝对不能不去。它是大禹在重庆登船上岸的地方,它是重庆峡江开埠的肇始,它是饱览重庆城市风光的“岁月之眼”。很多外地人告诉我,到重庆,不一定要看解放碑的繁华,但一定要到弹子石轮渡码头,看两江汇流的壮观,观朝天门的恢弘,览江北嘴的往事。

  穿越古今重庆,不期而遇一朵又一朵江上浪花。通过“弹子石轮渡码头”这只美瞳之眼,能看出重庆发展的信心,能感受重庆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气质。

  汉晋时期,峡江水运有很大发展,重庆成为物资集散重镇。《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结舫水居五百余家”,沿江码头多以运输为业,成为连接汉、沔、荆、襄的要津。隋唐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江南经济渐超北方。在重庆,围绕两江的大小码头悄然兴起,1891年开埠通商后不久,英商太古洋行,便以民船装载黄丝、白蜡出口,从弹子石轮渡码头顺江而下。之后,外商争相在弹子石轮渡码头与海棠溪码头之间设立洋行、公司、药房、酒店。弹子石轮渡码头周边水运繁忙,往来船只,穿梭如织,成为历史上,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纺纱、织布、化工、卷烟……重庆最早的一批工商企业家依靠其便利交通率先在其周边设厂生产;洋行、货栈跟着外来势力掠地攻城,大量流民涌来此处,搭棚蜗居、摆摊开店,开始了“酒里谈生意,茶馆做堂口”的码头营生。弹子石水域码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南来北往的货物都于此集散。农副产品成批输出,洋货成倍涌进,重庆也因此成为仅次于上海、天津、武汉的第四大洋货销售中心。在重庆《老码头》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巴国故都,自古扼踞水路要冲。两江汇流,万民累居,商旅辐辏,百业兴旺。数千年来,由码头而集市,由集市而城池,开埠以来,遂为一大都市。

  1937年,重庆轮渡股份公司成立,有历史记载的重庆轮渡则要更早。据《重庆市略志》记载,旧时,重庆南岸、渝中、江北三地的来往,主要靠船只摆渡。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巴县知县杨霈在海棠溪设置“义渡”,免费供百姓渡江,这是重庆最早的“公共轮渡”。据1933年资料统计,重庆有渡船码头40余座,大小渡船1018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厂矿陆续内迁重庆,峡江成为大后方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峡江及支流航运交通,完成了物资人员调运和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铁血西迁”。资料显示,为躲避日机轰炸,仅1938年,弹子石轮渡码头就疏散市民过江100余万人次。

  轮渡码头造就了重庆人的耿直、豪爽和包容的性格,但立于山水呼吸之间的两岸高楼,则让人无法轻易嗅到重庆之美的婉约之风。事实上,无论江岸之上的“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的文化个性,还是重庆开放、包容、灵变、趋新的纤夫和川江号子,都是流于一种粗犷而独特的美。轮船沿江排开,来来往往,穿梭不停,江面是忙碌的,而游客,则悠然地坐在广场凳上,或下棋打牌,或谈笑风生,或静望江面。孩童会在城市会客厅追逐打闹,熟练地放飞风筝,情侣们窃窃私语,还有操着口音叫卖的各种小摊贩。

  可以说,如果重庆没有这样的码头,就没有今日的豪气灵动、包容多元。尽管当年数十个老码头随兴衰而沉浮,但仍然深刻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弹子石轮渡码头就留给了我们这样的记忆:江边停满了各种各样船舶,一个紧挨着一个,几乎塞满了两江。岸边的商贾和市民络绎不绝。一声声响亮的船工号子、光着膀子的纤夫,都应该是弹子石轮渡码头最动听的声音和最美的画面。

  所不同的是,弹子石渡江码头可以看到江(长江)与江(嘉陵江)的不同水色。夕阳西下,两江两色,又像重庆鸳鸯火锅,与人间色彩近似,又好像意欲告之与人,这里南来北往是包容互通的。这是重庆这座城市多元的魅力,这是重庆这座城市发展的“标记”,也是重庆这座城市的发展符号。

  因为当年大禹的一次站立,弹子石轮渡码头成了重庆最早的轮渡码头。从码头而起的,是“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万”的故事。说它“一变十”,是因为除了弹子石轮渡码头外,还有其他地区的码头,如海棠溪码头、朝天门码头、野猫溪码头、铜元局码头、九龙坡码头、磁器口码头……

  重庆这城,大门朝天,海纳百川。每一个人舟楫巴山蜀水之间,从一叶木舟到而今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都书写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千里为重,广大为庆,两江四岸日新月异,风景美不胜收。

  穿过弹子石轮渡码头上的同心廊道,可以到达尘世清净处——千佛寺和慈云寺,这川东名寺,环山抱水,坐拥风水宝地。钟楼广场,唯有偌大的红色的“峡江1891开埠”,雕示于岸,仿佛讲述着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在弹子石轮渡码头,既能窥见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的全貌,又能嗅出隐藏其中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漫步其间,坐享“江、陆、空”全方位观景平台,拥有看山、看水、看夜景的绝佳视角,山之神秀、水之灵韵、城之立体,尽现眼前。顺江如长龙前行,抬头仰望,倚山伴江,绵延数公里。听游人讲:“坐一次轮渡,就能将重庆最美的景致尽收眼底,有何理由不去呢?”

  弹子石轮渡码头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因为大桥的通车方便,码头靠轮渡通行的日子一度萧条,但不放弃、不抛弃的轮渡人,依然坚持每天驾船往返码头之间,虽乘客寥寥无几,但坚守是轮渡人的使命,日升日落,他们迎来送往,只想见证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而今,弹子石轮渡码头仿佛遗忘了一些辉煌的过去,只有那些带着浓重味道的重庆元素,依旧会隐藏在弹子石地区的每一个角落里,它们腾云驾雾,蜿蜒空中,非常壮美。乾隆时期巴县知县王尔鉴曾诗赞曰:“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看看这幅在弹子石轮渡码头绘就的“万家民居灯火图”,层见叠出,构成于重庆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山城夜景。车船流光,给不夜城平添了无限生机。更兼两江波澄银树,浪卷金花,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河群星,天地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如梦如幻,如诗如歌,足堪撩人耳目。真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

  城市发展了,弹子石轮渡码头上面的弹子石老街也改头换面了,就像一个刻度,一些珍藏进城市的记忆中,一些散发出城市的光和热。在弹子石老街,筑台、悬挑、吊脚、梭箱等川渝传统建筑,散逸出古蕴之美。每每漫步其上,都可以眺望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近观高差有序的梯步蜿蜒而上,融古和今的市肆商号,星罗棋布,令人流连其间,不舍折返。

  弹子石轮渡码头,是一只岁月之眼。掀开眼帘,整座城市历史便映入其间。在那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座城市的古今变迁,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奔流不息的活力,还可以体会重庆人不屈不挠的奋斗荣光,更可以看到重庆人对于城市发展的最美好梦想。

  作者简介:郑维山,重庆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生。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若干。有部分作品收录各种选本及高校教材。

【编辑:陈佳欣】